本文標題:結構與功能上,犬類與人類的膝關節(jié)是相似
信息分類:技術資訊 新聞來源:未知 發(fā)布時間:2012-9-17 14:40:30
前十字韌帶重建越來越常被使用于急性與慢性的前十字韌帶疾病中。
最常被使用的自體移植物是骨-髕骨韌帶-骨以及腿后肌腱,異體移植則使用阿基里斯腱以及骨-髕骨韌帶-骨。
然而,目前為止上述的各種方法均有其缺點。從生物力學的角度來看,前十字韌帶的重建不但要能夠復原結構,還要能夠恢復它的功能與力量。“骨-髕骨韌帶-骨”被稱為目前力量最強的選擇,且有許多成功的案例,然而術后前膝痛與移植點的病情復發(fā)率是其潛在的危機。
先前學者曾以狗的模型比較異體“骨-韌帶-骨”與自體腸脛束移植,其結果顯示于術后一個月,異體移植物的最大抗拉強度只達到對照組的17 %,而自體移植則可達41 %。另有學者分析自體半腱肌移植在兔子中的生物力學特性。其研究結果顯示,最大抗拉強度的平均值會隨著術后的時間累積而增加強度。最大值大約在術后52週到達正常前十字韌帶的25 %。此研究中,“骨-髕骨韌帶-骨”與“骨-前十字韌帶-骨”的最大抗拉強度均被測量,
其結果顯示強度亦為術后時間的函數(shù),且“骨-前十字韌帶-骨”的強度永遠大于“骨-髕骨韌帶-骨”。使用異體移植需注意滅菌、保存后抗拉性的降低,
以及注意發(fā)炎反應。移植物通常被使用超低溫冷藏,或是冷凍乾燥。不經乾燥的超低溫冷藏對于韌帶的生物力學特性并不會有影響。伽瑪射線可以降低細菌的傳染,然而卻有可能會造成組織的結構與力學特性降低,進而影響實際“骨-前十字韌帶-骨”移植物的材料特性。
此實驗結果顯示,前十字韌帶重建術一年后,自體髕骨韌帶移植物的存活細胞數(shù)目顯著降低,細胞核也幾乎消失,纖維組織的排列很差最大抗拉強度達控制組的53 %。反觀“骨-前十字韌帶-骨”移植物的強度則高達77 %,細胞死亡與組織排列情形較好。會影響重建過程的因子,例如體內的力學性質或是組織結構的改變需要進一步調查。其中一只狗在術后一年被發(fā)現(xiàn)移植的髕骨韌帶有撕裂現(xiàn)象,且股骨髁附近發(fā)生骨刺,然而關節(jié)軟骨并無異象。此結果說明,膝關節(jié)的退化是因缺少前十字韌帶。此結果與人類情形相似。因此作者推測前十字韌帶的重建可以防止人類早期膝關節(jié)退化。
在結構與功能上,犬類與人類的膝關節(jié)是相似的,因此在此實驗中選擇狗的模型。兩者的脛骨-股骨關節(jié)皆有兩個髁,然而狗的股骨髁位置較高,髕骨韌帶亦較細
將本頁加入收藏
下一篇:翠菊纖維與紡錘體纖維顯微鏡觀察下的結構單元?
上一篇:半月板切除后經常使關節(jié)軟骨產生退化惡化的現(xiàn)象
本文出自上海永亨光學儀器有限公司,本文地址:http://et335.com/js/515.html
工業(yè)顯微鏡測量顯微鏡視頻顯微鏡專業(yè)的供應商
合作伙伴:http://www.xianweijing.org/顯微鏡百科